行业新闻
私募高薪挖财经记者打理微信
发布时间:2015-08-17 11:39:34
记者注意到,私募基金经理与外界沟通最直接的平台除公司的网站外,便是微信公众号,为了提高影响力,很多人甚至亲自打理。

  与在公募时的低调相比,基金经理“私奔”后感觉到“言论自由了”,想说点儿啥就说啥,明显高调起来。《金证券》记者注意到,私募基金经理与外界沟通最直接的平台除公司的网站外,便是微信公众号,为了提高影响力,很多人甚至亲自打理。

  “私奔”上微信

  与公募相比,私募的基金经理明显活泼多了。

  以《金证券》记者的体验来看,此前想要采访到公募基金经理,听取他们的观点,记者必须先列采访提纲,提交给公募公司对接媒体的市场部工作人员;然后公募基金内部走流程,转交至公募基金经理手中,形成最终文字稿之前,还要经过法务的审核。但到了私募基金后,基金经理明显“言论自由了”。

  一位“私奔”的私募人士在接受《金证券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“以前,很多时候只能用公司统一的观点,基金经理哪怕有自己的想法,也要与公司统一口径。但到了私募,因为许多客户都是冲着你的知名度而来,在公募的业绩是你的光环,但那只代表过去,以后怎么样,客户为什么要把钱投给你,都需要理由。所以你必须适时地发声。”

  正是因为如此,《金证券》记者注意到,目前王亚伟、徐翔、王茹远等知名私募人士所在的公司都开设了微信公众账号。

  《金证券》记者在宏流投资及高毅资产等官方微信公众号了解到,这些公众号大部分发布的为公司主要核心人士的专访介绍等。其中,王茹远的“宏流汇”大部分收录的是王茹远的专访文章,高毅资产大部分收录的是邱国鹭、邓晓峰、孙庆瑞等人的观点等。

  “一哥”名堂多

  大部分私募基金的微信公众号是以公司的名义注册,如王茹远的微信公众号“宏流汇”,账号主体为“上海宏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”;邓小峰和邱国鹭的微信公众号“高毅资产管理”,账号主体便是“上海高毅资产管理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”。

  由于徐翔、王亚伟等私募人士响亮的名声,因此,在微信通讯录中搜索“徐翔”或“王亚伟”的时候,会冒出来多个徐翔或王亚伟,有的头像还挂着他们的照片,这些账号主体多为“个人”账号。

  《金证券》记者随机加入一个名为“王亚伟”的微信公众号,并关注多日。

  乍一看,让人感觉是王亚伟在亲自打理这个公众号。除了股评外,还有一些小随笔,即使哪天没有内容推送,还会有诸如“抱歉,由于这两天有些其他事情,暂没有精力发微信。后台收到了5000多条消息,谢谢大家的鼓励!也没有太多要说的,震荡行情,稳健些就继续观望吧。”等内容贴出,阅读量也相当可观。

  不过,有熟悉王亚伟的私募人士对《金证券》记者表示,这肯定不是“一哥”的风格。

  事实上,这些账号主体以“个人”的微信公众号,真假难辨,真正想关注这些公司的信息,还是要去公司官网或者以公司名义注册的主体账号浏览靠谱些。

  高薪挖记者帮忙

  不可否认,私募基金公司现在越来越重视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发布。一些私募甚至重金聘请专业的财经记者、编辑打理微信公众号。

  “我们公司之前就从上海一家知名财经媒体挖了两位财经记者,专门打理微信公众号。”一位目前正在打理私募基金公众号的市场部负责人向《金证券》记者透露,两位财经记者的收入要比在媒体时候拿得要多不少。

  不过,私募对于打理微信公众平台的要求也很高。

  上述私募人士向《金证券》透露,他自己此前是从三大报去的公募基金公司,待了六年后,去年跟随私募公司的创办人下了海,去了私募。

  “老板的名气还不错,自己主抓投研,市场这块就全丢给了我。”该人士表示,私募基金发产品,除了靠老板本身的名气外,还要有渠道的优势。“在我看来,所谓的渠道优势,除了传统的银行、券商外,就是公司的直销平台,因为网络化下,别人了解你,你的公司,除了网站外,就是微信公众平台。”

  “所以,我对我们微信公众平台出来的消息要求就是,一定要专业,不能太枯燥,要有可读性,要有实用性。”该人士表示,说白了,就是让投资者看到文章,犹如喝鸡汤般得到实用的东西。